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考古发现 > 正文

奔山龙:北美小型恐龙(长2.5米/喜欢穴居生活)

奔山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棱齿龙科恐龙,诞生于767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,体长只有2.5米长,属于植食性恐龙之一,最喜欢穴居生活,第一批奔山龙的化石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的,其中包含颅骨和部分躯干骨骼。

奔山龙的体型

奔山龙:北美小型恐龙(长2.5米/喜欢穴居生活)

奔山龙属于小型鸟臀目恐龙,体长一般都达到了2.5米,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排名504位,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只狮子,酷似川东虚骨龙、阿拉斯加头龙以及窃蛋龙等的体型,算是恐龙中比较小型的了。

奔山龙的外形特征

奔山龙:北美小型恐龙(长2.5米/喜欢穴居生活)

奔山龙大多拥有着非常迷你的脑袋,尖锐的喙状嘴巴,还有修长且有力的四肢,不过如果是根据奔山龙的化石来进行辨别,则可以通过四种特征来看,一是它的眼眶后端和眶后骨的距离很近,二是它的颧骨部分比较突出,三是它的手腕骨是没有愈合的,四是它的上颌骨以及齿骨都是三角形的。

奔山龙的生活习性

奔山龙:北美小型恐龙(长2.5米/喜欢穴居生活)

奔山龙主要是依靠肌肉发达的后两足进行奔跑和行走,但是和其他的棱齿龙不同的是,奔山龙的化石分布地点都比较奇特,因此科学家据此判断它很可能是穴居恐龙,就像掘奔龙一样。同时霍纳等人还分析了奔山龙胚胎的牙齿化石,发育非常良好,所以他判断奔山龙很可能是早熟动物,这就使得它们不需要像慈母龙一样必须完成长时间的后代养育。

奔山龙的化石发现

奔山龙:北美小型恐龙(长2.5米/喜欢穴居生活)

奔山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,这批化石当时埋藏于美国的蒙大拿州提顿县,与慈母龙化石挖掘于同一地区,其中包含了一些颅骨和躯干骨骼碎片,不过之后还发现了多个副模标本,于是发现了19个胚胎和蛋化石,之后又陆续发现了后肢骨骼,最终才分析出它们的主要繁殖和生活习性。

分享至:

考古发现相关